点红文学>竞技>大夏山海传 > 拾叁、庖正杜康。
    今日是每月的习射之日。众人嬉戏喧闹过后,便准备开始进行射术修行。

    射术,主要指的是御弓施箭之术。弓,由木或竹制成曲型弓臂,以鹿、牛之筋腱制成弓弦;竹杆前端削尖或附上尖锐之物,后端附着飞禽之羽,合之而为箭。弯弓射箭,起源于方寸弹弓之法,均是借外物之力,以达身处远端瞬发杀伤之效。

    此外,更有武艺高强者,臂力、腕力、指力皆超乎寻常。能以手代弓,手藏飞针、飞石、匕首等物,当作羽箭之用,乃是暗器之术。暗器之术,亦归属于射术一类,却鲜有人可使之近乎弓术之劲道。但使用暗器,出招更加隐匿,也更为灵便。修练起来,也显然更难入门。固时人皆以习得弓术为先,于狩、于战随处可见用弓之人。所需已然足够,未必往后还会再去钻研暗器之术,当然,也未必能遇精通暗器的高人,指点一二、授予此法。

    如果是从武学精进、由易到难的角度来看的话,那世上定是先有弓术,后有暗器了。然而徒手掷物,出自人先天本能之举措。借力于弓等人造之物,乃是后天,人因本身意识的所创所为。就‘因果’关系的常识而言,此论颠倒过来才是必然。

    夫弓、弹弓皆有弦,若用之,必先有拨弦的举动,于是乎便必有声响。频频拨弄之,此音尚未消尽,而彼音又起,音音相续连绵,久之则成律。凡五音十二律,凭弦使韵律奏鸣,遂成弦乐。所以弦乐,似乎就是因此而诞生的。

    而武学之道,外功练筋骨皮肉之力,内功修元神内息之气。亦不乏【伶伦黄钟术】、【候人兮漪】、【九韶无极】等奇功,以内功假借于音律,而化为招式。是以开创音律奇功者,如先祖【乐神】伶伦等人,定是内力极为雄浑深厚,且精于弦、管、钟、鼓等各类乐器,才能有这样的成果。但先习凝练内功,再将内功转化为外功招式,难度无异于登天。而先习好外功,却随时都能靠强健的体魄,出手即可为招。所以,世人都是先锻炼拳脚招式,再研习内功之心法。

    而诸类乐器,皆创自于耕、织、猎、战等日常诸事,实为后来的人造之物。往往后有之物,相比是更规律、更有序、更工整、更复杂的存在。固又回转到了先易后难的顺序。此中得出的‘因果’是:弓术产生了弦乐,弦乐又衍生出了乐功。习武是在外功扎实的基础上,参悟出了内功的心法。

    而联想到人之初,还未曾有过任何人造之物之时。世间却并非无弓,并非无暗器,并非无乐。大雪压竹,待积雪稍融,而竹猛然回弹惊飞千鹊,恰如弯弓射箭之理;天外之陨石流星坠击大地,地陷而山塌,恰如暗器来袭之况;虫鸣鸟叫,虎啸龙吟,风疾水湍等,恰合弦外之乐,暗同诸器之音。

    固一切本就有之。在有人之前,已经早有此‘果’。无所谓先有弓、先有暗器、先有弦乐。照此往下推论的话,甚至人的外功与内功,都是先于人而有之。人只是在这样的‘果’的基础上,不断受到启发,不断去感悟与领悟,并尝试寻找到,其中最适合自身的规律。究竟何‘果’,能成为诱发一切的‘因’,完全取决于人之所需,怎样才能更好的去效仿、借鉴与利用,完全置身在一个由‘果’到‘因’的过程里。

    而假设一切,真是本来就什么都有的话,那万事万物皆是‘果’。若万事万物皆是‘果’的话,那根本就无从有‘因’了。可要是没有‘因’,哪还会有‘果’这个东西呢?又或许,唯有人才是‘因’,这样就比较能解释得通了。但,人不可能是‘因’,人是最后才有的。那么,人又是‘果’了,万事万物才是‘因’……

    此无异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风梭曾屡问旁人而不得知其所以然,遍查卷宗典籍亦无果,冥思苦想更使人迷惑混乱。每到习射之时,复又条件反射下意识地开始照此思索一阵,又如此般折磨自己一番,终是无解。

    “三梭总是莫名其妙的,突然就开始发起呆来了,真不愧是原来的大呆。四康,你会射箭吗?”任艾十分关心地询问着杜康。

    “平时经常要去山野中收集食材,所以也常使用弓箭。但从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,很想跟着芒哥哥……大芒,好好学习一下。”杜康十分诚恳地说道,眼中流露出殷切的期待。

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;https://kpc.lantingge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